《战争与和平》: 托尔斯泰就是个“俄式八点档编剧”
你以为我写小说?不,我在讲哲学!
今天我们来聊聊《战争与和平》,一部听名字就让人困的小说。你以为这是一本讲战争与和平的书?错。它的真实标题应该是:
《贵族恋爱脑在拿破仑的炮火下扯头发》
要说这书的风格,基本上是这样的——
一开场是跳舞,接着是打仗,中间夹点婚外恋,最后突然大家都死了或者看破红尘了,堪称“俄国宫廷版《甄嬛传》”。
一、皮埃尔·别祖霍夫:社恐胖子误入贵族饭局,顺便继承了全俄罗斯
全书最悲惨又最搞笑的人是谁?皮埃尔,没跑。
他是那种你在聚会上一眼就能认出来的社恐代表——不喝酒不跳舞,盯着吊灯思考人生。但突然之间,他爸死了,给他留了一整个俄罗斯的GDP。
于是一个原本在图书馆写论文的胖宅,一夜之间变成了贵族社交场第一排嘉宾,天天有人约饭、约马球、约你结婚。
他的人生就是:“我只想读书,结果整个俄国逼我谈恋爱。”
然后他真去结婚了——娶了一个全城最美也最毒的女人,结婚三天,他开始怀疑人生,第五天他怀疑她有情人,第十天他怀疑是不是自己不行。
后来他试图加入共济会,希望找到心灵慰藉,结果那群人比微博热搜还虚伪。他逃到战场上想“找点真实”,然后被俘虏,差点被枪毙。
结论:俄式社恐不止不合群,还容易变成哲学家。
二、娜塔莎·罗斯托娃:贵族恋爱脑,从初恋到劈腿只需要一支华尔兹
说起娜塔莎,大家都说她是灵动少女,热情洋溢,可我怎么看她都像个“贵族版追星女孩”。
她前一秒在花园和安德烈深情对视,后一秒就和阿纳托尔私奔了,理由是:他跳舞时眼神太迷人。
这是什么?这叫“战地版月老APP”,不看三观看氛围。
她的心路历程大致如下:
初恋:我只爱安德烈,他是我灵魂的春风。
劈腿:我还是爱安德烈,但阿纳托尔的牙齿太整齐。
悔恨:我不配拥有爱情,我要去庙里忏悔。
大结局:嫁给皮埃尔,生了一堆娃,成了贤妻良母。
重点是:她从头到尾没有被雷劈。
在托尔斯泰的世界里,恋爱脑不是原罪,反而是女主标配,只要你能哭得漂亮,全世界都会原谅你。
三、安德烈·鲍尔康斯基:俄式直男的终极形态:高冷、忧郁、早死
安德烈是谁?是托尔斯泰发明出来气死所有女读者的男人。
他英俊、沉默、有军功、有学识,还没事就站在窗前望月亮。他的日常状态就是——“我不说话,不是我不想说,而是你不值得我说。”
他娶了个漂亮老婆,老婆难产死了,他一个眼神都没给,说:“早知道不该结婚。”
然后他去了战场,差点死了,醒来第一句话是:“我活着,好烦。”
后期他终于被娜塔莎感动了,说好要结婚,结果娜塔莎一转身跑了,他再次深陷emo。
最后结局是——他又打仗,又中弹,又醒了,又说了句:“这世界真无趣。”
然后死了。
托尔斯泰:写个高冷男主,就要让他死在最帅的年纪。
观众:你不如让他活着去当哲学博主算了。
四、战争这回事:看上去热血,实际上跟宫斗没两样
你以为《战争与和平》里的战争场面有多宏大?别想太多,它其实更像一群中年男人在玩“用我的回合召唤大军”。
将军们的战术部署不是基于战场形势,而是基于谁昨天在宴会上踩了谁一脚。
拿破仑更像个时尚KOL——每次出场都有新制服,讲话全靠引用拉丁文。他的战略思维也很潮流:
“你以为我是在打仗?我是在运营人设!”
最搞笑的是,俄罗斯赢了不是因为打得好,而是因为他们扛得住冬天。
托尔斯泰用五百页告诉你一个道理:
“打仗嘛,不怕冻才是王者。”
五、托尔斯泰的私货:你以为我写小说?不,我在讲哲学!
《战争与和平》最经典的结构是这样的:
第一章:舞会
第二章:两人跳舞
第三章:战争开始
第四章:托尔斯泰突然开始讲历史哲学
第五章:没有人明白他说了啥
他突然蹦出来讲“历史的偶然性”、“伟人不是历史的发动机”、“自由意志与命运”,讲得比你大学通识课教授还绕。
读者翻到最后:
“兄弟,我只是想看看谁活下来了,不想听你讲宇宙运行规律。”
但托老不管,他就是要告诉你——
“人生不是小说,别想看懂。”
装X时刻:鸡汤来了
1.爱情不能救赎一切,但能拧掉你的人设。
你以为你是深情诗人,其实你就是上头两天的中学女生。
2.有钱确实能带来烦恼,但穷连烦恼都买不起。
皮埃尔至少还能emo,弗拉基米尔只能种地。
3.世界看似是靠英雄推动,其实是靠天气和内耗决定的。
所谓“历史的转折点”,可能只是因为司令吃坏了肚子。
4.别羡慕安德烈的高冷,他连自己都不想活。
忧郁不是装的,是他真活腻了。
5.所有和平都是别人冻死换来的,记得穿秋裤。
保暖比信仰更实用。
最后:为什么你值得一读这本3000页的“俄式恋爱脑发展史”
《战争与和平》虽然表面是宏大的史诗,但骨子里讲的,还是人类那些永恒的挣扎:谁配当主角、谁爱谁、谁先emo、谁先挂。
它就像一部俄式“社交生存综艺”,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试图证明自己“活得有意义”。
可最终我们才发现:
意义从不是等来的,是在你看穿历史、爱情、哲学这些壳子之后,给自己一个愿意早起喝茶的理由。
所以读完这本书,我终于理解皮埃尔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回归家庭、养娃、写字、内耗——
因为人在冷到骨头里的俄罗斯冬天,能不疯,就是和平。
上一篇:行气止痛的芳香良药——九里香
下一篇:没有了